中美新冷戰、美國退群將重塑全球政經格局,取代美國在二戰后建立的西方世界秩序。智能型手機顛覆了我們的生活、企業競爭與人際關系,很快的人工智能、綠色科技將接棒帶來另一波科技浪潮,但黑客也將無所不在。
十年前全球金融海嘯徹底改變了世界。十年來國際政治經濟、科技發展、社會與環境,歷經劇烈轉變,一個全新的世界將在未來十年成形。
隨著戰后嬰兒潮世代謝幕,高齡化將是未來社會新常態,與此同時九零后出生的社群世代、網絡原住民將逐漸站上世界舞臺,打造全新的政治、經濟與社會。全球化與科技沖擊造成的貧富差距則會是不定時炸彈,與極端氣候共存、天然資源枯竭更是人類最大的考驗。
以二零一九年為起點,全球十大趨勢帶來的新秩序將逐漸取代舊秩序,改變你我的生活、改變世界。
以二零一九年作為分水嶺,中美關系可能將進入一個全面競爭的新時代。從國家、企業到個人都要做好準備,迎接中美關系的漫長冬天。以貿易戰為起點,這場新競爭的范圍橫跨了政經制度、產業政策、企業、科技、軍事、國際事務等方方面面。
因為中美建交四十年后的今天,美國愈來愈無法忍受中國走向黨國資本主義,同時挑戰美國所建立的國際秩序、另起爐灶,而不是更民主自由開放更融入美國所領導的國際社會,導致中美兩國在各方面的利益差距愈來愈大。
但更深層的美國人不愿意說出口的原因是中國國力與影響力的快速崛起,讓美國出現霸權的焦慮。四十年前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經濟規模只有美國的十分之一,如今已擴張到百分之六十六,十到十五年之后很可能會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當全球前兩大高度互相依賴的經濟體正面沖撞,全世界都要小心。
過去二十年來,以蘋果為代表的全球經濟中的創新與效率提升,是建筑在中美之間、串起無數國家的綿密產業價值鏈上,帶動了經濟成長與升級。
美國吹起貿易戰號角,有人甚至高唱中美經濟脫鉤,不但已引發近年來規模最大的全球供應鏈大轉移,對全球經濟的長期沖擊更是難以想象。
對經濟高度依賴中國、國家安全依賴美國的臺灣來說,中美兩只巨象打架,臺灣隨時有被踩傷的風險。世界只能期盼經濟的高度互相依賴,最后終能勸合兩個巨人。畢竟兩強相爭不會有贏家。
美國哈佛大學政治學家艾利森認為中美爭霸可能導致世界陷入新強權挑戰舊強權,必有一戰的陷阱。然而這世界可能會更快掉進金德柏格陷阱,意指在舊強權美國無力或不愿、新強權中國還不足以承擔維護世界秩序的重擔時,全球更容易陷入沖突甚至戰爭。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后,大動作退群,相繼退出TPP、巴黎氣候變遷協定、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伊朗核協議、中程飛彈條約,同時杯葛世貿組織、威脅國際刑事法庭。一時間全球化倒退,西方世界秩序瓦解等聲音此起彼落。
川普政府認為美國自己在二戰后建立起來的國際秩序,在今天已經不能確保美國的霸權利益。中國則主張應該要建立一個和中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地位,更相稱的新國際秩序。
美中都對現存國際秩序不滿其實不無道理。世界進步與改變的速度,遠遠超過了現存國際游戲規則維護全球政經秩序的能力。
數字化與網絡化、開發中國家崛起,改變了貿易與競爭的本質,在二十世紀制定的WTO規則,已經無法規范二十一世紀的競爭現實與經貿秩序,更對川普發動的全球貿易戰束手無策。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無力緩和各國在南海的摩擦與對立。愈來愈猖獗的跨境網絡犯罪,更沒有任何國際性機制可以做有效打擊。未來將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會處在一個舊秩序與新秩序的交接期,動蕩與沖突將難以避免。區域型或雙邊協議,將暫時代替全球性機制,成為維持國際秩序的主要力量。
智慧手機大爆發帶動從app到人工智能的新軟件,從云端運算到區塊鏈等新平臺,以及從4G到5G新網絡的需求與發展。
智慧手機普及率的成長加上云端經濟,帶動了各商業領域的自動化。工廠中的自動化除了降低流水線工人的比率,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工業機器人,到二零一八年已經超過四十萬個,是四年前的翻倍。
自動化與機器人的大量出現與其說取代了藍領與白領的工作,不如說是當許多工序自動化了之后讓人可以從中獲取數據資料,而這些巨量數據成為有用的分析及預測的工具,反而創造了新工作需求,譬如資料科學家、無人機操作員等。這也帶動全球的網絡流量大爆發。根據思科視覺網絡指標,全球網絡流量從二零一五年的五萬拍字節已約莫翻倍,預估到二零二一年又會再翻一倍、達近二十五萬拍字節。很明顯,人工智能在是否會泡沫化的的辯論聲中不斷地往前走。
曾經被歸類為老態龍鐘的科技公司微軟,二零一八年市值一度沖上全球第一,超越亞馬遜和蘋果靠著人工智能讓獲利與形象,雙雙大翻身。包括微軟、Google、臉書、亞馬遜等科技大廠在人工智能最重要兩塊領域視覺辨」、語音辨識的技術發展,都往超越人類視覺能力走,對話語音識別、深度語音合成都達媲美人類的世界級紀錄。
創新工場創辦人李開復更將人工智能分成四波:網絡智能、商業智能、感知智能和最終極一波的自主智能。
目前在視覺及語音和語言辨識的能力,正從第三波往第四波走。最具體而微的應用就是聊天機器人。過去無論是智慧音箱或聊天機器人多半就是一句提示句后,頂多接話一到兩句。未來聊天機器人能夠連續和人對話,就彷彿這個聊天機器人有了如同人一般的感知與情緒。但最大的影響,會發生在智能落地普及化后。
產業智能化成為下一波數位轉型浪潮的核心,全面在制造、零售、教育、醫療服務等不同影響發酵。未來貨柜運輸,藉著智能工具進行大數據分析,降低貨柜短缺率,提升成本效率。
智能可以幫助醫生進行分析和臨床決策,彌補臨床經驗的不足。在教育上智能可以變身二十四小時的貼身老師,直接幫助學童改善學習狀況,還能和學校教師串接教學無縫隙。但智慧與科技的工具,也將給人類社會帶來新一波挑戰。
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就預言智能會替代很多人的工作,帶給人類生活更大的便利,卻也同時帶來失業與貧富不均。這些狀況在未來二十五年內會出現,政府、教育都有更重的責任。
智能倫理也成為必須正視的課題,避免智能發展誤入歧途,淪為操作人類合理性與公平性的武器。
人類和智能未來將會是共生關系,成為人類能力的延伸??咕芩蝗鐡肀?。
萬物聯網的物聯網時代,居家用品都在網絡和智能的加持下,發展與人互動的智慧。但資安威脅也正悄悄滲透智慧的來源:你的手機。
汽車、家電聯網,加上網絡購物、行動支付、指紋、刷臉及語音驗證等,都是黑客的新戰場。在智慧音箱、聲控家電環繞的世界里,復制你的聲音來竊取控制權,也不再是難事。綁架你的車、手機或寶寶監視器,來取得你的隱私資料或贖金只是第一步。他們還要以子之矛,攻他人之盾,用你的物聯網裝置來攻擊其他人,甚至癱瘓整個網絡。
脆弱的不只是你的臥房與客廳,工廠里的機臺與系統,一樣防不勝防。智慧工業的浪潮里,信息科技與操作科技間的落差,也成為許多獵人攻擊的目標。
物聯網裝置的資安防護網不如計算機時代單純、容易維護或更新。攻擊的形式也不再只是機臺、產線中毒停擺,長期潛伏來偷竊商業機密,甚至破壞企業重大交易,都是黑客從中獲利的新商業模式。黑客的手法在變,資安防護網的樣貌也不斷進化,創造能提升物聯網端點設備、閘道器安全的產品和顧問服務等商機。
面對無孔不入的資安威脅,各國政府也開始摩拳擦掌。二零一八年十月美國加州政府就立法通過,不得銷售安全防護不周延的物聯網裝置。
是法網恢恢,還是魔高一丈,就看臺灣的企業和執法單位怎么應戰。
十一月十日兩年一次的臺塑集團運動會登場,在這場年度盛會上臺塑集團總裁王文淵、管理中心常務委員王文潮兄弟不賣汽油、石化原料,卻賣起了卡車與電池。王文潮還透露下一步準備引進全電動的貨車在臺灣銷售,并推出大型及家庭用儲能設備。不僅臺塑,中油近日也宣布要發展電池技術,為加油站不賣汽、柴油做準備。
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未雨綢繆,石油逐步退場的中長期趨勢來臨了,加油站不賣汽油不再不可能。根據國際能源總署二零一八年全球能源展望報告,石油在二零二五年之前仍將維持高成長,但過了二零二五年之后成長力量將趨緩,到了二零四零年全世界對石油的需求將達到頂峰,接著由盛而衰開始逐年往下降。英國石油預測則更悲觀,最快在2035年石油就會達到頂峰然后往下。
原因有三個:一是全球電動車數量大幅成長,預估二零四零年全球汽車數量將達二十億輛,其中電動車數量將增加到三億輛,可望減少全球每天三百三十萬桶的石油消費。第二個原因是傳統燃油車效率提高也會減少石油消費量,減少每天九百萬桶的消費。第三個原因是天然氣崛起逐步取代石油與煤炭。
至于原本靠石油賺錢的人怎么辦?臺塑石化總經理曹明認為汽油車會逐步減少,電動車會增加,但短期內還不會發生加油站關門、沒有汽柴油車的事情。
受到全球暖化的影響,極端氣候正在世界各地肆虐帶來災害。暖化使得洋流系統減弱,讓冬天的極地會產生更多極寒空氣往中低緯度擴散,冬天變得更加酷寒。暖化也讓大氣的蓄水時間延長、蓄水量增加,導致降雨頻率降低但出現暴雨的頻率升高。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就發現,臺灣在二零一五年發生短延時強降雨的時間,比一九九三年多了一百一十小時。此外因暖化而升高的海水溫度,則是增加低氣壓生成頻率與強度的主因,這讓臺風、颶風這些熱帶風暴變得更多、更強。西太平洋在二零零九到二零一八年間共生成了五十二個強烈臺風,比一九九九到二零零八年之間多了四成。
而這些極端氣候的天氣現象,不只發生在全球,也發生在臺灣。二零一六年初從不下雪的臺北市街頭,冷到下冰霰。二零一八年八月底南臺灣受暴雨侵襲,成為水鄉澤國。同時二零一八年襲臺的兩個臺風也都是強臺。
隨著全球暖化持續惡化,未來這樣的天氣型態勢必會不斷發生。臺灣可能要面臨更冷的冬天、頻率更高的暴雨,以及被更多、更強的臺風侵襲。
當這些極端的天氣型態在臺灣成為新常態,或許可以期待在臺北街頭堆雪人。但更多的可能是夏季的高溫屢創新高、限水通報一年比一年多,或是因為暴雨造成捷運站淹水而停擺的機會逐年升高。
在未來人類勢必要學著與這些極端氣候共存,學著如何面對這些惡劣的天氣,并防止災害發生。
臺灣是全世界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二零一八年臺灣正式跨進高齡社會,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比重突破百分之十四,每七人就有一位老年人。預估二零二六年就會超過百分之二十,進入超高齡社會。
面對高齡未來政府財政壓力首當其沖,醫療健保吃緊、社福的支出大幅增加。另外臺灣傳統社會在家養老觀念濃厚,需要家人或子女扛起照護責任,長期恐形成一人老、全家倒的困境。另一個大挑戰是職場主力因照護工作被迫離開,少子化導致人力不足,雙重打擊勞動市場。因此社區照護是未來長照推動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醫療技術進步,帶動精準醫學、基因編輯的研究,高齡人口不只愈來愈多,壽命也將愈來愈長。老人多且長壽的現象讓日本老人近年出現煩惱心聲,例如擔憂長期增加子女負擔、生活質量不佳等。
但面對高齡社會并非全是壞消息銀發市場將開創龐大商機。未來的老人特色是戰后嬰兒潮一代,這群人曾高度影響國家經濟、普遍教育程度較高,多半較有自主能力,健康許可下,想要的不是活著就好,而是要活得優雅、求有更求好。例如除了基本醫療保健需求,尚有理財金融、營養餐、老年時尚、居家友善空間改造、交通接送服務、科技學習、老人游樂園等食衣住行育樂各商機。
還在關心千禧世代嗎?你落伍了。
根據聯合國統計到了二零一九年,二十一世紀出生的Z世代將占全球總人口百分之三十二,正式超越千禧世代。目前國際間針對Z世代有兩個年齡分界:一九九六年后或二零零零年后出生的人。但共通點是,這是一個生來就活在網絡的世代。
一九九五年亞馬遜上線,美國第一代網絡公司網景上市,他們出生時網絡已蓬勃發展;兩歲時,谷歌誕生;剛上小學臉書就問世了;念中學蘋果推出第一代手機。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消費策略部執行長梅爾曼區隔千禧與Z世代,認為前者是自我意識,后者是自我中心。
千禧世代還會聽聽,你的主意對我有沒有利。Z世代則是根本不想聽你的,自己找條路吧!她說教育、公關廣告、奢侈品等重視品牌的行業,將面臨嚴重挑戰。
電通安吉斯十月底發布的東南亞Z世代調查,百分之七十二傾向網上購物,百分之八十二看重道德與綠色消費;七成人更支持在地。
物流、自造、零工經濟將因此受惠,梅爾曼總結。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少子化,臺灣Z世代人口少,但引領趨勢的能力卻超強。他們是沒有發禁的第一代。東方在線副總監楊少夫說,臺灣Z世代沒有集體被壓抑的記憶,消費分眾,在網上看起來多采多姿,反過來影響上一代。
透過社群,Z世代已成為定義流行的人。
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二零一八年亞太經濟合作會議高峰會演講,指出包括臺灣在內,貧富差距將會更加嚴重,接下來二零二五年隨著數位經濟興起,政府必須做好準備。他之所以如此擔心,是因為貧富差距不只是社會問題,更是經濟與政治問題。
臺灣的貧富差距仍在擴大。以所得差距來說今年財政部公布最新綜所稅資料,所得最高百分之五的家庭所得,是最低百分之五家庭所得的一百零六倍,創下歷年次高。
以財富差距來說臺灣政府并未公布資料,但去年家庭收支調查中臺灣最底層的百分之二十收入族群,已經連續十年陷入負儲蓄的情況,比其他階層都慘。貧窮階層的財富重要元素──儲蓄,正不斷地被侵蝕。
貧富差距造成仇富與對立等社會動蕩,影響企業投資意愿。另一方面所得與財富集中不利于民間消費,消失的中產階級減少消費力道,讓內需變內虛。
剛結束地方選舉蔡氣大傷,一個層面也是因為沒有滿足民眾期待改善貧富差距。未來在數位經濟與人口老化的趨勢之下,這個結構性問題只會擴大,政府也必須計劃更長遠的稅改政策。
大家能否想象這個世界如果再增加超過一半的中國人口(九億到十億人),會是什么樣的景況?糧食需要增加多少才夠吃?手機要多生產幾支才夠用?衣服要多生產幾件才夠穿?房子要多蓋幾棟才夠???
這其實不是想象、而是現實。根據聯合國推估從二零一八到二零三零年全球總人口將從77億人增加到八十六億人左右,新增三十億中產階級消費者,將給地球天然資源和處理廢棄物的能力,帶來極為龐大的壓力。已有歐洲學者推估,金、銀等二十二種礦產資源將在未來五十年內耗盡,鐵、銅、石油、天然氣將在五十到一百年內用完。
有危機意識的政府與企業已展開行動,要改變大量消耗天然資源、大量生產、大量消費、產生大量廢棄物的經濟與商業模式。
轉型循環經濟,近年已在各國政府與企業間形成風潮,也將是未來十年最重要的關鍵字之一。歐盟、日本、大陸已立法制定循環經濟發展藍圖,臺灣列入了政府重大施政計劃??萍嫉某墒熳尶Х仍?、廢塑料、舊衣服,已可回收再制成紡織原料。廢銅、二氧化碳廢氣、蒸氣等工廠制程廢棄物也可回收再制成工業原料。
共享經濟、訂閱經濟等新商業模式的出現,讓以租代買的新消費模式,走進人們日常生活中也讓改變大量消費、產生大量廢棄物的生產消費模式成為可能。
臺灣幾乎沒有天然資源,jiu成以上原物料靠進口,唯一自產的資源就是廢棄物,除了轉型循環經濟,沒有別的路可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