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各位學長,柏克萊大學也只有這樣而已,你信不信?我們做了很多投資,電機系老師開發系統,把教材數位化、行動化,老師只要按一個鍵,就能錄板書、投影片,1分鐘上傳網站!說話的人,是臺北科技大學現任校長姚立德。
近幾年來全臺技職教育的重要性,又受到關注。其中姚立德推動北科大校務的成就,受到矚目。自從接掌校長職位后,陸續實施許多創新作法:
首先是成為臺灣第一個將校外實習列為必修的國立大學。從2012年起每年校方至少替學生媒合1200個實習名額,實習內容還必須與本職學能高度相關。
另外在校內設置工廠型實驗室,引進與業界同步的儀器設備;成立北科創新開發公司,并將教師研發成果商業化。
種種努力有了成效。前年北科大首度進入英國QS世界大學排名600大的排行榜中,名列第551。遠見一年一度大學???、2015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中,北科大也拿下第二名,僅次于成大。
找回臺北工專時代(北科大前身)動手實作的核心價值是姚立德上任后的目標。
他坦言念北科大的孩子,資質不是最頂尖聰明,但四年后,學生表現卻可以最棒,重點就在于動手啟發腦,激發潛能。
我們的每個實習機會都是學校幫學生找的。去麥當勞打工、去大潤發搬東西,都不算!他堅持。
一開始實習機制受到各系所、教務單位的反彈。原因是手續繁雜又會增加老師負擔,必須評估實習環境、評量成績,還要另外計算給學生的鐘點費、督導實習等。
但當不少師長反彈時,姚立德很堅持別人說弄不起來,我就自己來,他透過教學及行政單位輔導學生、聯系企業,開發、推薦校外實習機會。
終于各處室動了起來。剛開始實習比例最低的是電子工程系,因為企業表示電子科技已自動化、不需要實習生。但不死心的姚立德,透過各種管道持續拜托,調整時程、實習時數,成功替學生爭取到實習機會。
這是當年他到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留學博士期間的啟發。他觀察,威斯康辛大學畢業生動手能力非常好,不亞于技職,關鍵要素就在于實驗課都是小班制。而且所有設備基本上跟業界同步!
因此近幾年來北科大重金打造各個實驗室,核心實驗室至少配有3名助教。絕大部分的大學生,至少得專精一至兩項的實作能力。
整合資源 建立校友資料庫
除了實習與實驗,姚立德還重視把創意商品化。因為創意如果無法量產,好點子終究只是畢展上的作品而已。
因此他鼓勵學生造夢,喊出「創業四部曲」,開辦創新與創業學程、提供創業諮詢的點子工場、設木藝培育創業基地豐園聚落北科大木藝文創中心等。
甚至還與校友成立北科創新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幫助師生創業。投資總資金中15%做為學校股份,獲利結算盈余15%則回饋北科大。
他曾說北科大的學生流著當老板的血液,因此他要持續導入創業課程,讓學生有系統的當老板。
想做大事得先找資源。近三年來北科大每年經費,教育部補助不到五成,超過一半經費得自籌。不管是推廣新課程、蓋新大樓,都需要大筆經費,但錢從哪里來?姚立德想到了校友。
目前全臺上市柜公司中,北科大校校友占10%,如億光電子董事長葉寅夫和碩董事長童子賢,都來自臺北工專幫。這讓姚立德決定組織校友菁英會,包含各領域精英,2011年成立時成員約70多人,如今已近90人。曾考上臺北工專,后來選讀嘉義中學的蕭萬長也是成員。
為整合校友資源,姚立德也是第一個建立完整校友資料庫的校長。如今北科大已掌握近10萬筆民國50年后入學的校友資料。
以往校慶北科大校方在飯店席開20桌宴請校友;姚立德上任后改成自行辦桌,每年都有100多桌校友回娘家,等于過去每年約200人參加,現在增加至1200人。太晚報名,還會向隅。
他有他的辦法,一定要把校友找回來;與姚立德共事五年,北科大校友聯絡中心主任鄧道興見證姚立德的超強執行力。
沒見過這樣的校長!北科大校友、也是菁英會成員的葉寅夫說,姚立德上任后即主動前去拜訪,報告校務發展,但從未跟他開口募款過。
但長期投入公益活動、時常默默捐款的葉寅夫決定要捐款給母校。他主動約見面,結束拜會后才提出捐款臺幣1億元,創下北科大校友單筆捐款最高金額,意外地帶動其他校友慷慨解囊。
葉寅夫還透露菁英會校友們喜歡稱呼姚立德三英校長:英俊、英明、英雄。他都會說,報告學長這個、報告學長那個。其實,他要推的校務,我哪有資格干涉?葉寅夫對姚立德柔軟的身段,印象深刻。
站在第一線搖旗吶喊,他和前幾任校長很不一樣;北科大校友、臺灣怡凌染化紡織集團副總經理葉宗倫也說,姚立德可比拚命三郎,很多活動都親自出席,力求將校友資源轉為優勢。
最近幾任校長我都認識,這任校長的表現應該是最好的;一位校友稱贊。
一名主跑教育路線的記者觀察,大專院校的校長多少都帶有一些傲氣,姚立德卻是公認的誠懇、親和。餐敘時,有些院校的慣例是請處室長官或公關出席,姚立德卻盡可能親自到場,一一換名片、甚至招呼每個人吃每一道菜。
他會直接念出校友名字。鄧道興回憶,有次姚立德出席高雄校友會活動,喊出一名校友名字,這名校友很激動,他一年前在臺中校友會上捐了新臺幣500萬,想不到一年后在異地遇見姚立德,還被記得。
姚立德的周末幾乎都拿來跑攤,出席校友會和相關組織。鄧道興說,有一次姚立德搭乘中午班機出國考察,即使業務繁忙,還是堅持早起,一早先南下出席校友會。隔天一名受感動的校友,便低調送了張臺幣600萬的支票到學校。
上任四年以來,靠著柔軟身段與努力溝通,姚立德為北科大募了近10億元,募款功力驚人。據北科大校方統計,姚立德上任前,學校平均每年募到的金額約4500萬;姚立德上任至今,平均每年募得金額約2億5000萬,成長整整五倍之多。
努力推動實作的理念,不能不提到幼年經驗。在還不流行DIY的年代,姚立德從小就愛動手作,老師叫我做A,我就給他A、B、C。國小勞作課,課堂指定作業僅是一條木頭小船,結果姚立德打造一艘特大木制軍艦,配有導彈、大砲、飛機、雷達。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數十年后,擔任教職與行政職的姚立德,仍不改初衷。
任職北科大教務長時期,他參與一項計畫,必須在農歷年間前往鑄造廠裝設電力檢測設備。大年初一,人力有限下,他決定「自己來」。沒想到,最后階段,他的手抖了一下,造成短路。機器停止運轉1小時,等問題解決,整鍋鐵漿已凝固,只能報廢。雖然那次賠了數十萬元,仍不減他對動手做的熱愛。
姚立德讓北科大校友津津樂道的,除了能力、誠意,還有一項前無古人的資歷:建校百年以來,首任校友校長。
國中畢業那年,已考上建中、買好建中書包、制服的姚立德,同時考上臺北工專。注冊當天報到手續因一場臺風而順延。
當時在蘇澳擔任職業軍人的姚爸爸,特地請假北上,到臺北工專打聽學校風評,校警答說很好。正好姚立德從小對手作有興趣,想到畢業后能馬上賺錢養家,決定棄建中、念臺北工專。
姚立德來自鄉下,就讀的國中難得有人考上建中,導師聞訊氣急敗壞問他:那我培養你做什么?見他心意已決,導師不死心,找來姚父深談,得到的答案是:孩子喜歡,就給他去。
每年畢業季姚立德都會替北科大畢業生代表撥穗、完成畢業式。很少人知道,對他而言方帽與帽穗,曾是不能承受之輕。
那個年代,社會價值觀就是超級在乎這頂方帽子!念了臺北工專,姚立德和同學逐漸發現技職畢業生沒有大學文憑、也沒有學士帽,頭光光的,就這樣畢業了。
他不會忘記升專四那個暑假,大學聯考放榜,全班情緒低落。同學們紛紛感嘆,當年成績曾落后于他們的國中同學,就讀普通高中后,風光出現在大學榜單上,成了名校欄位底下的鉛字。
我跟爸媽說,我沒有方帽子,我要出國去念書。那個暑假,姚立德開始準備留學考試。
五專畢業后,姚立德如愿前往美國密蘇里大學攻讀電機碩士?;貞洺醯矫绹嫉没际?,一是擔心沒念大學,成績恐落后;二是同儕多來自臺清交,對他有異樣眼光。有段時間他常陷入糾結:我會不會比不上人家?
姚立德自威斯康辛大學取得電機博士后,原以200名取2名的成績,錄取成功大學航太系副教授。他卻選擇回母校任教,同學問:你發什么神經?
關鍵人物是現任景文科技大學校長、時任臺北工專念電機工程科老師的鄭永福。當時鄭永福一句:多一個選擇,你自己想想;讓他想起就讀技職的那些年,也想起那個因為沒有戴上方帽、曾經進退失據的少年。
幾十年后姚立德的小兒子也選了技職。他觀察兒子從小最愛的電視節目是服裝設計類,平日酷愛設計資訊。兒子問他高職是什么?他就解釋內容、帶著孩子認識技職。
填志愿時兒子成績可填前段高中,卻選大安高工。
金華國中老師聞訊大驚,對孩子說:大安高工?先回去問你爸!兒子不假思索回答:我爸叫我念的!
就讀大安高工前,姚立德的小兒子不曾熬夜;自從念了高職,一路念到臺灣科技大學,因為熱愛學習,常為了趕制作品,兩三天不眠。身為人父姚立德更加確定興趣可以驅動一切,他念得很快樂,沒有選錯。
盡管校長職務已進入第二任,姚立德還是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白天當校長、晚上做研究。有學生晚上10點打電話到研究室,發現姚立德還在做實驗。他總告訴學生,毫無算計、毫無保留、毫無目的去付出,就會成功。
對他來說,成功不是當上母校的校長,而是能用親身經驗勉勵技職生,讓技職再度成為個人與臺灣競爭力。